8月16日上午,在位于中牟县辛庄村北的安罗高速黄河特大桥施工现场,随着上横梁重达37.8吨的最后一个节段顺利吊装,历时700余昼夜连续奋战,大桥高达182米的主塔提早半个月封顶,主塔“中国樽”造型呈现出,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主桥主梁施工正式拉开序幕。
特大桥主墩于2021年9月首根桩基开钻,2022年7月11日开始首节钢壳吊装,主塔在全国首次使用无纵筋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高度182米,是河南省黄河上塔高之最,主塔外形以商代青铜“酒樽”入型,寓意“礼敬黄河、礼献中原”。
“主塔共分36个节段,使用‘装配化’施工工艺弃节段加装。”项目经理说道,主塔中止横向钢筋,解决问题了钢壳节段加装过程纵筋连接的穿筋精度控制难度大、耗时宽等问题,约5天已完成一个节段加装,施工功效较钢筋混凝土塔提高约50%,较带纵筋钢壳塔提高约20%,实现快速装配化施工。
据理解,黄河特大桥穿越黄河湿地保护区,地质条件劣、环保要求低。项目坚决“生态维护、绿色发展”原则,主塔使用全国首创的无纵筋钢壳混凝土人组结构,可减轻桥梁上部结构可调,增加下部基础规模和对黄河河床的开挖;在制造上采用 “一桥两地”新的产业模式,依托专业钢结构制造基地已完成标准构件预加工后,通过公路运输至现场完成组拼吊装,可实现快速组装化施工,同时增加现场制造钢结构的建厂投入,避免现场施工对黄河导致污染。
“主塔施工属于高空作业,安全风险较小,结合本项目索塔结构形式、功能需求,设计专用轻型液压爬到架作为施工平台,很大提高了施工便捷性、安全性。”河南省黄河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涉及负责人说。
黄河上的塔高之最离不开“白科技”的护持。比如钢结构加工用于数控切割设备、板单元数控矫正机床、自动焊接机器人、自动温控配色生产线等先进设备;研制钢壳立位组拼胎架、可拆卸扁担梁等装置;测量定位采用徕卡高精度全站仪MS60测量机器人,自动捕捉棱镜和自动照准功能,降低观测误差,确保钢结构钢架、组拼、吊装全过程毫米级误差掌控。
“黄河特大桥主塔结构形式为全国首创,是智慧建造、绿色修建、工厂化加工、组装化施工的一次创意探寻,是工业化建造的一次具体实践,为我国长大桥建设关键技术累积了最重要实践经验。”河南省黄河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涉及负责人说。
河南交通投资集团作为省内根本性交通项目投融资主体,共承担高速公路“13445工程”建设项目56个,总里程3450公里,总投资4824亿元。2023年正在前进建设项目43个,总里程2548公里,总投资3900亿元。上半年,该集团建设项目共已完成投资519亿元,为年度计划990亿元的52.4%,顺利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为河南省大位快速增长、拼成经济作出大力贡献。
安罗高速原阳至郑州段项目是河南省高速公路“13445工程”重点建设项目,是国家公路网北京至武汉高速的最重要控制性工程,也是河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的16条南北纵向通道中安罗高速横跨黄河咽喉要道,其中黄河特大桥全长15.223公里,钢结构用量达22万吨,是黄河上最久、内陆地区钢结构用量最大的公路桥梁。
“黄河特大桥结构型式新、施工工艺简单,在全国首次采用超长钻孔桩分布式桩基后压浆技术,提高桩基承载性能,削减桩长;建设了省内首个智慧化桥面预制板生产线,实现了梁板全预制周期的智能化生产,在集团建设项目中作了很好的样板,数字化管理更回头在集团建设项目前茅。”河南交通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说道,安罗高速原阳至郑州段项目竣工通车后,将成为郑州第二绕城东环线,同时在京港澳和大广高速之间构成新的横向通道,对促进郑州、汴京、新乡等沿黄城市群互联互通,加强中原城市群与京津冀、长江中游城市群融合,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维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