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郑州房产
  • >
  • 业绩下滑、评级下调 四大AMC机构“渡劫”
郑州房产

业绩下滑、评级下调 四大AMC机构“渡劫”

2022-12-11来源:郑州房产网业绩下滑、评级下调 四大AMC机构“渡劫”

为减缓风险出有清,AMC机构(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加速进入房地产市场,为房企解危纾受困。但作为房企的“白衣骑士”,AMC机构(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也正面对着生存压力。

近日,标普集中于上调中国华融、东方资产、中国信达、长城资产四大AMC公司信用评级,并将四大AMC的评级锚点从“BB+”下调至“BB”。

_中国网地产

业内人士指出,标普此次上调评级是基于四大AMC机构公布的半年报数据而做出的要求。同时随着不良资产的增多,四大AMC机构处理压力也将逐渐增大。在业绩下滑、评级上调的情况下,四大AMC机构也在“渡劫”。

四大AMC机构评级上调

具体来看,标普将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A-”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上调至“BBB+”,并确认其短期发行人评级为“A-2”;将中国长城的子公司中国长城资产(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BBB+”长期发行人评级下调至“BBB”,并确认其短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为“A-2”。

将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华融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长期/短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从“BBB/A-2”下调“BBB-/A-3”。确认华融金融出租股份有限公司的“BB+”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和“B”短期发行人信用评级,长期评级未来发展维持“发展中”(DEV)。

将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信达(香港)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的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从“A-”下调至“BBB+”,未来发展“稳定”,并证实两者的“A-2”短期发行人信用评级。

将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国际)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的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从“BBB+”上调至“BBB”,展望“平稳”,并证实两者的“A-2”短期发行人信用评级。

标普在文中指出,随着国有资管深化其“回归核心”业务战略,四大AMC将分担更多的政策职能,并有可能接掌利润较低的项目。这类投资很难产生令人满意的利润空间,而收购的低收益资产越多、机会成本就越高,进而影响其整体收益。

半年业绩难言乐观

业内人士指出,标普此次上调评级是基于四大AMC机构发布的半年报数据而作出的要求。在疫情重复、经济上行、市场疲软的背景下,AMC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也面对较大压力,从事不良资产经营业务风险也在加大。

财报数据同样印证了这一点。根据今年上半年数据可以显现出,四大AMC机构均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盈利下滑。

_中国网地产

明确来看,中国华融发布公告称,上半年营收147.42亿,净亏损超188亿,同比由盈转亏。据悉,这是其自上市以来首度半年报亏损。

中国华融回应,业绩下滑主要是受宏观经济承压、疫情持续反复、房地产行业下行等因素影响,随着部分资产质量下迁,计提拨备和证实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压力明显增大,从而经营业绩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此外,东方资产上半年集团拆分营收474.8亿元,净利润4.3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跌89%;中国信达归母净利润也有所下滑,上半年仅录得净利润45亿,比去年同期上升32.6%;长城资产原计划6月透露的2021年报直至8月底才发布,当期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亏损85.6亿元。

纾受困是使命 未来将分担更大作用

虽然业绩下降、评级上调是不争的事实,但业内人士指出,化解风险是AMC机构问世的愿景,未来AMC机构或将承担更大的作用。

今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在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开会专题座谈会,会议研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聚焦不良资产处理主业、充分发挥独特功能优势、助力化解金融风险相关政策措施。会议指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协同配合,固守准确定位,为金融业转型和金融市场发展作出新的大力贡献。

近日,央行和银保监会牵头发布的《关于作好当前金融反对房地产市场稳定身体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简称“金融16条”),也再次明确了对房地产不良资产处理的推崇程度。

“金融16条”提出,积极探索市场化反对方式。对于部分已进入司法重整的项目,金融机构可按自主决策、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原则,一企一策协助推进项目停工交付;希望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兼任破产管理人、重整投资人等方式参与项目处置;支持有条件的金融机构稳妥探索通过成立基金等方式,依法依规市场化化解被困房地产企业风险,反对项目完工交付。

业内人士回应,金融资产管理在不良资产处置方面的经验能力强、风险管理专业度低,在政策的希望下,后续资管、地方政府、银行和房企四方会形成比较系统的风险化解模式。

据了解,四大AMC均正式成立于1999年,主营业务是并购、管理、处理商业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为加快出有清房地产市场风险,除四大AMC机构外,目前我国的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已构成“5+2+外资+民营非持牌”的多元化格局。

其中,“5”指原先四大全国性 AMC(中国华融、中国长城、中国东方、中国信达)以及2020年获批第五张全国性 AMC 牌照的中国银河;“2”指的是根据银监会规定,每省最多可设置2家地方性AMC,计划单列市也可设置1家;“外资系由”指2020年2月后开始转入我国的外资AMC橡树资本、高盛集团、KKR 集团、孤星基金、贝恩资本等企业;“民营系”指非持牌AMC,主要参予二级市场从持牌机构处收购不良资产,还包括一诺银华、海岸投资等企业。

在纾受困房企的目标下,全国性AMC和地方AMC都在加快插手房地产行业。业内人士认为,“AMC+出险房企”模式未来或将出常态。该模式可进一步延伸至非出险房企,这样不仅有利于推展房地产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同时也将为AMC发展带来新的快速增长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