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资讯

逾5万老旧小区有望年内开工改造

2023-03-30来源:郑州房产网逾5万老旧小区有望年内开工改造

  老旧小区改建是提高老百姓获得感的最重要工作,也是实行城市更新行动的最重要内容。202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城镇老旧小区改建工作驶进快车道。其中提出,到“十四五”期末,结合各地实际,力争基本已完成2000年底前竣工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建任务。


  数据表明,近5年,全国改建16.7万个老旧小区,惠及2900多万户、8000多万居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近日讲解,2023年,未来将会再开工改建5万个以上老旧小区,力争让2000万居民获益。


  改造效益显著


  在辽宁省沈阳市牡丹社区,改建后的小区让居民的生活更舒心了。居民们说,“经过改造,冬天屋里暖和多了,道路积水的问题也解决了,环境好、心情也好”。还有的居民之前因为小区环境差搬走了,看见小区经过改造后变化太大,去年又搬到了回去。以前小区道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现在路面平坦了,还增加了路灯、绿化、健身器材。安装电梯让以前一年半载也下没法几次楼的老人,如今可以经常下楼晒太阳、和老街坊聊天,心情更舒畅了。


  近年来,老旧小区改建取得积极进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各地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共改建提升水电气热等各类老旧管线22万公里,加装电梯6.9万部,增设停车位240万个、电动汽车充电桩6.8万个,增设养老托育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4.7万个。


  老旧小区改建不仅让群众居住于环境和生活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也让老旧社区焕发了生机和活力。重庆市南岸区南坪正街新街片区加添了25一处文化休闲娱乐景观设施、9处文创商业设施。改建后的新街片区出了网红街,前往打卡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曾经搬出的老居民又搬了回去,实现社区经济繁荣与招揽低收入、提高民生双增进。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坚决“哪敢改为哪、缺什么调补什么”,不做大拆大建,精心设计利用闲置房屋、空闲边角地等,展开适老化、带内儿化改建,增加社区服务设施。这种“微改造”方式,保留了老社区历史记忆,拉动了居民展开户内改造翻新、购置家电家具、减少社区生活服务消费等第一时间消费,促进了养老、托育、餐饮、便利店等社区服务业发展,激发了老旧社区的生气和经济活力,杨家小区呈现出新气象。


  倪虹表示,2023年将持续前进老旧小区改造,建设原始社区。老旧小区改造抓什么?他回应,概括为“三个革命”:第一个是“楼道革命”,消除安全隐患,有条件加装电梯;第二个是“环境革命”,完善设施设施,加装充电桩等和带内老化改建;第三个是“管理革命”,党建引导、物业服务。


  居民参与感增强


  城镇老旧小区改建是惠民之荐,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相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让居民失望。不仅不应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改建重点,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必要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征询居民意见并合理确定改建内容;还不应坚决居民自愿,激发居民参与改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此同时,还不应合理落实居民出资责任,按照谁获益、谁出资原则,大力推展居民出资参与改建。


  在城镇老旧小区改建过程中,基层社会管理获得强化。据介绍,各地在前进城镇老旧小区改建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推动小区成立党组织、业主委员会,搭建居民沟通议事平台,加强党建引领下的多种形式基层协商,把居民真正的组织发动起来,小区“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改为后怎么管”,都由居民商量着定,不仅促进了改建工作的成功前进,还大大提升了群众对党组织的认同感、信赖感,巩固了基层党建和基层社会治理。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动员居民参与全过程。据了解,很多省份都将居民参予作为工作流程的重要环节,从制度上保障居民参予改造全过程。改造前回答需于民,居民对小区实施改造方案构成共识后,方可划入改建计划,的组织居民“照单点菜”制订初步改建方案,改造方案经法定比例以上居民书面投票表决同意后,方可开工;改造中问计于民,邀居民全程参与工程监督,反对协助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维护改造秩序,及时协调化解矛盾纠纷;改建后问效于民,邀请居民参与竣工验收并开展满意度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居民满意度较高。


  同时,城镇老旧小区改建推进“互联网+共建共治分享”。据介绍,各地大力利用“互联网+资源共享共治共享”等线上手段,提高群众工作效率。河北省开办“河北老旧小区改建”微信公众号,通过线上调查、自动统计分析小区居民改造意愿、改造方案意见和满意度,为合理确定改建项目、科学制定改建方案获取精准数据支持;设置“随手拍”功能,实时拒绝接受群众监督,小区居民对改建中找到的问题或意见建议,可随时随地拍摄并通过公众号体现给有关部门,推展及时掌握、化解改建中遇到的问题,赢得居民反对与认可。


  设计师、工程师进社区,需要将居民意愿更好反映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一些城市积极组建设计师、工程师等志愿者队伍获取志愿服务,倾听收集居民意见,辅导居民参与项目改建方案制订、工程监督。一些省份设立规划师、设计师、工程师入小区制度,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力量,动员行业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予城镇老旧小区改建。


  各地根据改建内容逐项确认居民出资比例,明晰居民责任,引导居民通过直接出资、筹资捐物、投工投劳、移转公共收益等多种方式,落实出资责任,防止政府“大包大揽”“无限兜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有关负责人讲解,从2021年至2022年做到资金情况看,各省份均有居民出资,主要以电梯安装、门窗更换、户内管线改建居多。


  探索市场化机制


  近日,在江西省南昌市,涉及约5000户居民、投资超强1.5亿元的青云谱区三店、洪都街道老旧小区提升改建项目减缓推进。中建一局项目经理李志明正带领100余名管理人员和工程建设者展开绿化和外立面改造作业。李志明讲解,项目总改建面积约37.54万平方米,涵盖两条街道10个社区、16个小区,主要改造工程为雨污水管道改建、弱电管道下穿、小区智能化改造、街道邻里中心改造等,今年年底项目竣工交付后将大大改善小区居民居住于环境,让老旧小区面貌绽放新的生机。


  中建一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左强介绍,近十年来,中建一局总计接续老旧小区改建、商业街区改建、古建筑改造、办公楼宇改建等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超过200余项,累计改造建筑面积约3200万平方米。


  据介绍,中建一局总结了一套成熟的改造管理经验,形成集策划实施、融资投资、设计建造、产业引入、商业管理、物业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能力,取得百余项先进改造专利与工法技术。同时,老旧小区改建等城市更新业务也为企业获取了新的发展方向与思路。中建一局在基于现有传统老旧小区改造施工类业务基础上,一方面充分发挥改造施工能力优势,加大力度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施工“硬工程”,另一方面结合房地产开发及物业服务能力,积极参与老旧小区物业服务升级“硬工程”,之后深度参与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改建工程。


  中建一局参与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各地积极探索社会力量以市场化方式参予机制的典型案例。在老旧小区改建中,各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动员专营单位、房地产企业、物业服务公司等社会力量参与城镇老旧小区整体改建,水电气冷信等专营设施单项改建,以及养老、便利店等社会服务设施改建建设。比如,2022年,湖南省社会力量共出资69亿元(水电气信等专营单位出资35.8亿元),占当年做到资金的比例为32.3%。2021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共引入8家企业,在老旧小区及周边建设立体停车场项目18个,建设停车位5875个,更有社会投资1.3亿元。


  另一方面,积极更有社会力量全链条参与改建项目策划、设计、融资、建设、运营、管理,积极探索大片区专责、跨片区组合、小区自平衡等方式,发掘项目收益增长点,有效填补老旧小区改造支出,努力实现资金平衡。以河南省开封市正式成立城市更新投资有限公司为事例,涉及部门赋予公司对旧改小区的车位出租、养老扶幼、加装电梯、物业管理等优先经营权,已通过发行债券、融资、争取基金等方式共筹资23亿元。


  此外,不少地方在审核、税费、土地等方面给予反对政策,支持专业机构、民营企业等社会力量通过必要投资、间接投资、参股等参与各类更新改造项目。比如,江苏省明确容许原土地使用权人通过自主或引入社会资本以入股、出让等方式积极开展改建,确需转变用地主体的,可在改建合作协议中明确改建完成后原土地使用权人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引进的社会资本。(记者 亢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