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融创中国公告,拟以股权并购方式,拿下泛海控股旗下坐落于北京和上海的两宗土地,总建筑面积合计约为130万平方米。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资料找到,近期大型房企通过股权并购方式拿地的情况显著激增。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从一线城市看,房企拿地难度越来越大,拿到优质地段的土地有助提升房企利润率。房企通过股权并购方式拿地只是一种补充,竞标拿地仍是主流。
行业减缓统合
根据融创中国公布的公告,集团全资附属公司融创房地产与武汉中央商务区签订并购协议,拟以125.53亿元收购其持有的上海泛海建设公司100%股权。被并购公司拥有北京泛海国际项目1号地块与上海董家渡项目的100%权益。其中,北京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66.85万平方米,上海项目约为62.80万平方米。交易标的净资产约89.59亿元(截至2018年11月30日)。此次交易融创将缴纳总对价为148.87亿元。其中,现金支付125.53亿元,冲抵债务23.34亿元。
融创中国回应,北京项目和上海项目均坐落于一线城市的核心方位,属于稀缺的大体量优质项目。该收购事项有助进一步减少融创中国在北京和上海的优质土地储备和市场份额,进一步稳固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领先地位和品牌影响力。
据知情人士透漏,早在2017年底,融创就甚少在公开市场拿地,通过收收购以掌控风险,并积极增加现金储备。公司2018年半年报表明,截至6月30日,融创拥有现金余额874亿元,与2017年末持平。2018年下半年以来,融创集中力量销售步伐并回笼资金。2018年集团实现合约销售金额4649.5亿元,同比增长27%。销售额快速增长,但融创出售土地依然审慎。
泛海控股则表示,自2014年初以来,逐步确立了由单一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向“金融+房地产+战略投资”综合性上市公司转型的发展战略。近年来,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公司所属房地产项目,特别是北京、上海项目价值释放速度有所减慢,公司资金周转速度减少,流动性严重不足对公司战略转型的深层前进导致阻碍。若此次交易成功实施,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严重的北京、上海项目将剥离出有地产板块,既能提高资产负债结构,同时不利于探讨武汉中央商务区等优质项目。
事实上,涉及房企近期并购动作频繁,特别是万科等大型房企收购不道德明显激增。1月18日,嘉凯城公告了出让房地产项目资产包进展情况。2018年10月31日,公司及其子公司以整体上海证券交易所底价3.55亿元的价格通过浙江产权交易所公开上海证券交易所出让5家房地产公司项目的股权,被杭州锦绿竞得。目前第一期股权转让款总计1.775亿元已经支付,并于近日完成上述股权转让工商更改手续。企苏利亚工商登记信息表明,杭州锦绿实际控制人为万科系由企业。
华夏幸福此前公告,旗下多个环京项目的土地被万科接盘。公告表明,万科白鱼收购华夏幸福旗下5家公司股权。这5家公司持有人涿州、大厂、廊坊和霸州住宅用地共10宗,总用地面积约33.93万平方米,交易对价约为32.34亿元。
拿地意图明显
从公告内容看,上述多数股权受让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拿地。以万科接盘华夏幸福为事例,上述环京项目土地均价多达1万元/平方米。与当前环京房价比起虽价格较高,但整体看上市公司通过竞标拿到环京项目的数量并不多。而通过竞拍拿到环京土地的企业,不少将采取合作形式共同开发。
以京投发展为事例,公司2018年11月22日公告,京投置地、益达生投资公司组成的联合体收到了三河市国土资源局的成交澳门基本法,以2.55亿元的价格取得位于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高新区地块的使用权。其中,建设用地面积为5万平方米,建筑控制规模为15万平方米。双方将共同成立项目子公司,负责上述地块的开发建设。
诸葛找房首席分析师陈雷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通过股权并购拿地价格通常相对较低。同时,比起竞标拿地,股权拿地的流程更简单,且受让方拥有更多话语权。此外,竞标拿地的项目通常都有配建面积等容许。而通过股权拿地可选范围更大。
陈雷强调,企业通过股权并购方式拿地只是一种手段。整体看,竞标拿地仍是房企拿地主流。除非经营困难、面对较小的资金流动性压力或不看好出售地段未来发展前景,否则项目出让方很少会主动卖地。
易居研究院首席分析师严跃进则表示,从当前房地产市场情况看,不少“地王”项目面对较小经营压力,无论是单价“地王”还是总价“地王”。这类项目对一些开发商而言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这种背景下,促成了很多股权转让或合作开发的案例。一方面不利于土地项目的开发进度,加速周转;另一方面,可以使资源得以更合理地利用。受让方可以强化规模优势,出让方可以减轻资金压力。
集中度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现象使得房地产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业绩加速分化明显。这从2018年房地产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中可见一斑。
从部分预亏的公司情况看,出让土地、逐步挤压房地产业务的情况激增。以中房股份为例,由于主营房地产业务可销售房屋减少,预计2018年全年业绩首亏。公司回应,2008年以来,公司房地产开发业务处于停滞状态,2009年出售徐州天嘉55%股权后,中房股份实质已无追加房地产开发业务。目前,中房股份的收益和利润主要源于对剩余尾房的销售及自有物业的租赁。上市公司持续盈利能力弱化,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因此,公司要求置出盈利性较弱的房地产业务,置入行业前景较好、竞争优势引人注目、具有较强盈利能力的工业铝断裂业务。
与之相对是一线龙头房企业绩保持良好,销售业绩和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根据克尔瑞地产研究中心公布的《2018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200》排行榜,2018年TOP10房企集中度达26.9%,TOP20房企集中度达37.5%。在前三位企业中,碧桂园全年实现销售额7286.9亿元,同比增长32.3%;万科和恒大同比增幅分别为14.5%和10%,快速增长稳定。土地储备方面,26家房企追加土地货值多达千亿元,22家房企新增土地建筑面积多达千万平方米。其中,碧桂园、融创中国、中国恒大、万科地产、保利发展5家房企追加货值多达4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