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生活信息
  • >
  • “先验后收保维修”新模式让购房者告别“开盲盒”
生活信息

“先验后收保维修”新模式让购房者告别“开盲盒”

2023-05-13来源:郑州房产网“先验后收保维修”新模式让购房者告别“开盲盒”

  以前的新房交付给,百姓只能等缴付、被交房,精装变“惊装”、交付给即维权屡见不鲜。为转变业主“先缴付才能看房”的不公平局面,超越行业潜规则,近年来,青岛探寻试行“先验后收保维修”的新模式,让购房者收房道别“进盲盒”,推展建筑行业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之前购房者正处于弱势,开发商说啥就是啥,现在的交房环境可真是‘大变样’了,不光能先验房后收房,还能确保维修,总算有了跟开发商硬碰硬的平等对话权。”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居民赵先生说。


  近年来,为消除行业质量“顽疾”,解决问题群众需求、企业营商、监管模式及行业发展面临的新难题,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推陈出新,首创先验后收保维修的“青岛住宅+”模式,推出分段验收、首违不罚等惠企利民十二条新举措。短短几年内,数万户青岛业主获益,也让青岛建筑行业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从“被交房”到“先验后缴”


  让百姓明明白白收房


  过去,新建住宅交房现场有一套“标准化”作业流程:业主先签字画押,再缴纳物业费,最后才是拿钥匙看房。被动验收,业主收房如同“开盲盒”,由此引发的纠纷也频频见诸报端。


  而现在,情况再次发生了变化。近日,在青岛市李沧区大崂路海信东山府的组织的业主开放日活动中,200余户业主经历了一场“贵宾级”的预交房体验。


  对比以前的收房经历,已经是第二次购房的袁先生对现在“预竣工验收”流程深感意外和惊喜。“交房之前,建设方、物业方、施工方三方全程会见,开发商带着《验房表格》逐项教教我们验房。尽管过程中找到了一些瓷砖磕碰、柜门不齐的小问题,但是开发商非常重视,允诺全部整改完后再交房,真是感觉非常贴心,很认同业主。”


  这样的变化源自“青岛住宅+”模式的推行。为改变业主“先缴费才能看房”的不平等局面,彻底超越行业潜规则,近年来,青岛在全国首创并大胆探寻试行“先验后收保修理”的新模式,确保老百姓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青岛市建筑业协会会长孙涌说:“这种新的交付给模式,在短短两三年时间内,让购房者的市场地位发生了逆风翻转,拿回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平等待遇,实现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从探索试点到全面落地


  建筑行业展现出新风气


  以前的新房交付给,老百姓只能等缴费、被交房,精装变“惊装”、交付给即维权屡见不鲜。现在的新房交付,业主成了“验收者”,真正掌握了住宅质量优劣的话语权……这样的变化,受益的不仅仅是购房者。


  “先验后收保修理的新型交付给模式,将很多交房之后发现的问题,放到了交付之前集中解决。一方面展现出了我们对工程质量的底气,也让业主感受到了各方解决问题的诚意和决意,不仅让业主对住宅质量更安心、更放心;另一方面,节约了施工方在售后修理环节中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成本。”中建五局青岛保利宜昌路项目经理孙波告诉他记者。


  据了解,先验后收保修理“青岛住宅+”模式获得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大力推广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认可。短短几年,从探索试点到全面“落地开花”,“青岛住宅+”模式已深入人心,青岛建筑行业新风气日渐浓烈。


  据统计,自“青岛住宅+”试点工作积极开展以来,全市新交付的数百个住宅项目全部实施最新标准要求,累计让数万户青岛业主受益,项目各责任主体累计按规定并整改质量问题几十万条。通过分户验收、业主开放两个不同“角度”的按规定及质量问题的开口,大幅提高业主收房满意度。


  从“跑断腿”到“送上门”


  服务企业有温度


  以前的企业办事,碰上难题“跑断腿”现象时有发生。现在政府部门化身“店小二”,主动上门服务为企业纾困解难。在确保购房者权益的同时,青岛持续优化监管、提升服务,减轻建筑企业成本负担,推动企业发展提质升级。


  “分段验收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中车科技园(青岛)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长李沛峰告诉记者,企业建设的中车四方智汇港项目,以往需要单体封顶之后才组织验收,现在可以构建分楼层竣工验收,各工序之间实现了夹杂流水施工。两年半的工期现在可以提前3个月完工,节约管理费、周转材料费、劳务费等施工成本达数百万元。


  近年来,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创新监管模式,逆“被动服务”为“靠前服务”,由“企业上门问”转换为“部门上门送来”,组织技术能手及骨干积极开展送培训、送指导、送来技术活动,举行多种形式的大讲堂、观摩会,给企业获取各种便捷条件。


  此外,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还陆续开展资料“线上走”、会议“云端进”、工作“全天候”、服务“送上门”、工程“分段竣工验收”、首责“不惩处”、咨询“有专员”等十二条暖心举措,为建筑企业纾受困解难注入一剂“强心针”。


  据了解,下一步,青岛市还将打造新的智慧监管服务平台,使用AI工作助手智能管理系统,与智慧工地互联互通;制订白、蓝等质量风险级别,红牌工地强化、加密、增大监管力度,蓝牌工地可实现无事不扰,增进建筑工程质量风险等级管控体系逐步走向成熟期。